用石灰石、白云石、大理石等作濾料,使酸性廢水通過濾他得以中和。與投藥法相比,過濾法操作方便,運行費用低,渣少。由于石灰石與硫酸反應生成溶解度很小的硫酸鈣沉淀物,該沉積物會包覆在石灰石顆粒表面而阻礙中和反應繼續進行,為此可采取下列對策:
1·硫酸濃度不能過大。只能在2——3g/L之間;
2·采取機械措施防止硫酸鈣沉積;
3·選擇濾料,如采用白云石,其中的碳酸鎂與硫酸反應生成的硫酸鎂溶解度較大,可以提高硫酸濃度,但反應速度較慢,因此水力停留時間較長。
中和濾池有普通中和濾池、升流式膨脹中和濾池和滾筒式中和池3種。
1·普通中和濾池為固定床式。按水流方向分平流式和豎流式,豎流式它又可分為升流式和降流式。
普通中和濾池濾料粒徑一般為30——80mm,不能混有粉料。空塔濾速一般小于5m/h。進水酸濃度大時濾料表面易結垢。已不多用。
2·升流式濾池采用高濾速(30一70m/h) ,細濾料(0.3_3.0mm,平均1.5mm),廢水自下而上流動,濾層膨脹,濾料呈懸浮狀態,加之反應產生的二氧化碳上升時的攪拌作用,或通入壓縮空氣攪拌,使濾料不斷碰撞,硫酸鈣不易形成垢層,所以中和效果好。
池底金屬區為大阻力或小阻力配水系統,卵石墊層厚0.4一0.6m,濾料層1.0一1.5m,清水區高0.5m,濾層膨脹率15%一30%。
為了使小粒徑濾料不流失,并產生一定的渦流攪動,可將升流式濾池設計成變截面形式,上大下小,稱為變速膨脹中和濾池。這種濾池已定型生產。
3·滾筒式中和池。滾筒用鋼板制成,內襯防腐層,壁上有擋板,臥置,長度為直徑的6一7倍。裝料體積占筒體積的一半,筒帶動中和劑一起翻滾。為避免中和劑流失,在滾筒出口處設有穿孔板。滾筒式中和池能處理含硫酸濃度高的廢水,而且中和劑也不必破碎到很小的粒徑。但它構造較復雜,動力費用高;單位橫截面積的處理負荷率低.約為36m3/(㎡·h)運轉有噪聲。